名家經典再呈現 收藏“中國白”正其時
-
小陶陶
2019-04-25 13:53:51 1630
13060
在2017中國收藏家協會特邀顧問座談會暨“收藏德化”系列活動中,2017 “德化窯”歷代名家名瓷珍品展、2017 “”德化陶瓷藝術精品展和“百態觀音?慈航普渡”展一同展出,特別是首次集中展示10件明代瓷圣何朝宗作品和明清民國“德化窯”各時期15件名家瓷雕作品,受到各位專家學者和觀眾的高度贊譽。
“從德化陶瓷藝術家們的創作中,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當代優秀工藝美術作品的工藝的獨特性,強烈的時代性和藝術的多樣性,其潛在的收藏市場經濟價值可與其他門類的藝術品收藏相媲美。”在參觀了展覽后,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對德化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作品點了贊。□李宏圖 許華森 賴詩淵 文/圖
歷代名家名瓷展“引爆”收藏界
一進縣陶瓷博物館二樓展廳門,只見一尊“渡海觀音”映入眼簾,標簽顯示高有 47厘米,精雕細刻,線條流暢,衣紋自然、飄逸,溫潤如玉,更展現其純凈、高雅的“東方女神”之魅力,令人嘆為觀止。
“很高興能參加展覽,把好作品和大家一起分享是一件既快樂又有意義的事情。” 這尊“渡海觀音”的收藏者孫義鑫說,他已從事收藏工作十多年,此件陶瓷藝術珍品于2014年從北京古天一拍賣行以333萬元的價格拍得。
據介紹,目前全世界只有100多件何朝宗款作品,而且大部分被國外知名博物館收藏,此次在德化展出的10件作品是泉州本土收藏家幾經波折從國外拍賣行或其他收藏家手中購買回來的。
“何朝宗的作品難得一見,此次同時展示十件作品令中國收藏藝術界大開眼界,這些作品都是從海外回歸的作品,件件是精品,令人震撼。”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說,德化陶瓷以“白”見長,瓷雕技藝享譽天下,歷史悠久,工藝精湛,人才輩出,此次展出的何朝宗作品題材廣泛,有觀音、關帝、彌勒、文昌等,藝術風格多樣。
“何朝宗是德化陶瓷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高峰,此次能集中展示其十件作品,在德化千年陶瓷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德化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說,此次展覽除何朝宗十件作品外,還展覽了林希宗、蘇學金、許友義等歷代陶瓷名家作品,代表德化陶瓷雕塑藝術最高水平,是中國收藏藝術的一件盛事,這給德化陶瓷藝術家一次集中學習的機會,同時對于認識德化瓷、收藏德化瓷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現代“德化窯”瓷將成收藏界“新寵”
在活動期間,此次前來參加活動的中國收藏家協會的領導和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省市的收藏協會會長,共有40余名收藏界權威人士,還與德化陶瓷藝術大師及收藏愛好者交流,通過搭建溝通的橋梁和平臺,共同促進德化收藏事業的發展。
“技藝精湛的古代陶瓷藝術品,給了我無盡的創作靈感。”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德化縣收藏協會會長陳明良此次也將珍藏的兩件何朝宗作品展出,他希望能有更多陶瓷愛好者和收藏界人士了解德化陶瓷文化、歷史和藝術,進一步提升德化陶瓷的收藏價值。
“談及收藏,有些人總有一種‘厚古薄今’的思想。”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表示,隨著當代收藏市場的發展和變化,應當從根本上轉變收藏觀念,不僅藏古,更要藏今。像何朝宗這樣優秀的作品十分有限,收藏界要將收藏眼光和視界放在當代,收藏當代作品要從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來衡量作品,具備這三點就具有收藏價值。
“而何朝宗對德化陶瓷藝術發展影響巨大,近千年來何派作品一直主導德化陶瓷藝術發展,形成脈絡清晰的傳承史。”羅伯健說,德化陶瓷藝術大師現在要傳承何朝宗等歷代大師的不僅僅是技藝,還有文化,或是說神韻,所以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大創新。
羅伯健說,德化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他們不僅向前人學習,繼承優良傳統,而且努力將自己對當代藝術審美的感悟融入到創作之中,為當代工藝美術收藏界注入新的活力,作品也必將會得到收藏界的認可。
責任編輯:陳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