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湘妹子”遇上德化瓷,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
小陶陶
2021-07-20 17:02:06 1078
9630
前不久,福建宗教愛國陶瓷藝術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宗陶齋舉行,黃明玉創作的兩件愛國題材作品《勝利》和《憂國救時》雙雙入選參展。作品分別取自紅軍“入閩第一戰”和圓瑛發起“一元錢救國難運動”的素材,耗時兩個月,精心設計創作,是黃明玉獻給黨百年華誕的生日禮物。
《勝利》
《憂國救時》
今年5月,黃明玉貼合時代主題,表現抗戰疫情的瓷雕作品《爭分奪秒》榮獲第十一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金獎。
《爭分奪秒》
在德化,提起黃明玉,總會聯想到莊少卿,他們是夫妻,也是瓷藝創作上的搭檔,倆人合作創作的作品時常出現在各大陶瓷藝術展覽上,時間久了,便無人不曉這對“瓷壇藝侶”。黃明玉是來自湖南的“湘妹子”,為人熱情主動、勤勉踏實,因為喜歡陶瓷雕塑,跟隨丈夫莊少卿一起回到德化,成立了皛垚陶瓷工作室。
黃明玉
當“湘妹子”遇上了德化白瓷,“真的太漂亮,太豐富了。”黃明玉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贊嘆。于是,跟隨著丈夫莊少卿,黃明玉也接觸起了白瓷雕塑。
初次嘗試德化白瓷雕塑創作時,黃明玉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雕塑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是陶瓷雕塑,還是樹脂、玻璃等材質的雕塑,其工藝技法和創作要領都是相通的。在回德化之前,黃明玉和莊少卿在深圳從事了十幾年的雕塑創作,對雕塑創作可以說是駕輕就熟。但陌生的是,德化陶瓷雕塑有其特有的創作風格和燒成技藝,其中以仿何朝宗的觀音造像最為經典,但它的衣紋曲線、造像比例、結構設計的精髓不是任何人都能領會得到。“一開始做仿何作品,覺得很難看懂。”黃明玉說道。
《蒲團觀音》
所幸丈夫莊少卿作為地道的德化人,從小耳濡目染,在加上專業院校的系統學習,熟練掌握德化陶瓷的制作技藝,對仿何作品的學習也能迅速把握要領。因此,在丈夫的協助下,黃明玉慢慢找準了門道,臨摹學習的何派作品,形神兼備,完美再現經典風采。
她也一發不可收的愛上了傳統工藝,戀上了佛教文化。創作的系列佛教題材作品《披坐觀音》、《蒲團觀音》、《四大菩薩》、《華嚴三圣》等,精工巧作,在經典中融入個性思想,在傳承中實現創新。
《四大菩薩》
《華嚴三圣》
但作為佛教文化色彩濃厚的德化陶瓷,有太多人做觀音、彌勒等神話人物題材的作品,黃明玉和莊少卿想要尋求突破,打造不同的個性標簽。他們從佛教的神話人物轉移到現實人物,國民奇才、全才、高僧李叔同成為了他們首先嘗試的人物題材。
現實存在的人物,創作較為嚴謹,要符合主人公的個性特征,不能肆意發揮,創作難度大大提升。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創作熱情,夫妻合作創作的第一件李叔同作品《一輪明月》一舉拿下了六個大賽評比的金獎,在德化業內“一炮而紅”。
《一輪明月》
緊接著,他們創作的《四大高僧》在第一屆福建省工藝美術創意設計大賽中榮獲金獎;《慧能法師》在第七屆“大地獎”陶瓷作品大賽中榮獲金獎;《本煥長老》在第八屆“大地獎”陶瓷創作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弘一法師》(坐姿)
這些榮譽的背后,是他們夫妻二人在雕塑領域默默耕耘,一步一腳印地努力與積淀,才取得如今的成就。而這一次次的獲獎,極大地鼓舞了他們挖掘現實法師法相的創作熱情,也堅定了他們的創作方向。
如今,“湘妹子”黃明玉的德化瓷情,在二十六年的沉淀中,實現了完美的蛻變,成長為全國輕工技術能手、福建省五一巾幗標兵、福建省金牌工人、福建省陶瓷行業技術能手、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她已深深扎根在了德化這片土壤里,她也希望有更多熱愛陶瓷藝術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共同弘揚德化陶瓷工藝的深厚文化。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