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借一帶一路東風再出發 闖出時代的新航線
-
小陶陶
2019-08-21 08:05:19 1831
10200
德化白瓷
“我們已經相識20多年了,就跟兄弟一樣。”從2005年開始,黎巴嫩友人比利可每年都會來德化,與鄭鵬飛探討市場需求和生產合作,比利可還會在朋友圈分享,引薦了更多的合作客商。
德化縣委書記梁玉華告訴記者,“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德化陶瓷企業緊緊圍繞力爭到2022年陶瓷年產值突破500億元的發展目標,將先進理念“請進來”,帶著產品和文化“走出去”。2018年1-5月,德化對“一帶一路”沿線39個國家和地區有過出口業績,涉及企業90家,出口額1342.96萬美元,同比增長41.2%。
打破陳規 揚起文創的“風帆”
在順美公司的國際產品展區,擺滿了與各知名外企聯合開發的陶瓷卡通形象產品,比如圣誕節系列、豐收節系列、格林童話系列……更有與迪士尼合作的維尼、Kitty、Mickey家族。一位正在參觀的客商說,這里簡直就是“陶瓷界的迪士尼樂園”。
很難想象的是,31年前,剛成立的順美公司,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陶瓷家庭作坊。1992年,公司才開始做外銷。如今,順美公司每年出口陶瓷產品幾千萬件,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戶中不乏迪士尼、可口可樂、沃爾瑪、環球影業等知名企業。
這樣的“奇跡”,順美是怎樣締造出來的呢?“要讓傳統的中國陶瓷被世界廣泛接受,關鍵要創新發展思路,把傳統工藝與時尚文化緊密融合。”順美公司總經理鄭鵬飛這樣說道。
其實早在2000年,很多人對德化陶瓷的看法還停留在傳統的“鍋碗瓢盆”與瓷雕創作上時,順美公司便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不僅投資225萬元在德國哈根注冊成立了“順美集團(德國)有限公司”,更成立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SMG工藝品設計策劃中心”,聘請當地工藝美術專業人員,根據歐美市場進行策劃設計,打響“順美”品牌。如今順美公司業務遍布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連續8年保持每年漲幅5%以上,出口創匯連續7年保持德化總量第一位。
精益求精 讓產品“乘風破浪”
在德化協發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數量寥寥,引人注目的是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這些生產線自動成型的陶瓷坯密度更高,質地更光滑,次品率從以往人工生產的15%降為目前的2%-3%;而一條生產線僅需1名工人,節省了勞動力,穩定了質量,更提高了產量。”公司董事長助理鄭富垚說。
不僅如此,為了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德化協發光洋更在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聘請了專業的設計師團隊,開發創新出銷往東南亞的清真系列酒店餐具影黃綠、雨花臺白和麻布紋系列,以及出口英國的云紋石等諸多系列,另有多種窯變釉、印花、手繪、貼花以及綜合裝飾產品,受到高端酒店市場的歡迎。公司的客戶也從5年前的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拓展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窺一斑而知全豹,德化縣正是通過質量產量“兩手抓”,讓德化陶瓷“乘風破浪”,做大出口陶瓷產值。2013年以來,德化縣內30家國家級示范區企業全部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93家企業獲得輸美陶瓷認證,居全國各大陶瓷產區第二位;自營出口陶瓷企業數由254家發展到400家;示范區企業自主品牌數量不斷增加,國家級品牌擁有量居福建省山區縣首位。
傳承開拓 闖出時代“新航線”
德化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說,如今德化輸出的不僅僅是陶瓷產品,更是陶瓷文化。在立足傳統、傳承工藝的同時,德化陶瓷積極開拓,吸收國外設計理念,開發新產品,讓“”再出發。
去年9月,在廈門舉辦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上,入選國宴瓷和國禮瓷的德化白瓷登場亮相,令人矚目。
在德化縣藝術宮里,德化白瓷薄如蟬翼的蕾絲裙邊、紛繁復雜的花瓣、手持青龍偃月刀巍然屹立的關公像……無不透露著別具一格的設計和精巧的工藝。“這批白瓷工藝品有許多技法上的創新,同時使用了智能化的燒制設備與方法。”藝術宮負責人、國禮名家陳仁海說。
近年來德化在生產加工方面大力推廣“以電代柴”,用高溫電熱窯爐替代傳統柴燒窯,全縣70%的陶瓷企業實現了以電燒瓷,既環保又促進了行業技術創新。
產業“走出去”的同時,德化縣也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廣“德化瓷文化”,通過邀請海內外藝術家走進德化,設立瓷藝術振興基金,舉辦德化白瓷藝術展、世界陶瓷藝術大獎賽等,推動“再出發”。
截至目前,德化已有陶瓷企業2600多家,從業人員10多萬人,去年產值228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德化陶瓷,正借著“一帶一路”東風,再次逐浪絲海,遠航世界。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