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子芳做一個有文化的工美老工匠 茅子芳的生平經歷
-
小陶陶
2018-09-26 中華陶瓷網1428
13411
一張裁剪過的廢包裝盒紙背后,豎印著“工美老工匠”、“茅子芳”以及一串電話號碼,背面是兩枚閑章,一枚寫著“怪叟”,一枚寫著“糟老頭子”,這是一張茅子芳自己刻印的“名片”,古樸簡拙,不失雅趣。
不久前,七旬有余的茅子芳,在承恩寺北京燕京八絕藝術館首發了自己的新作《玉琢成器》,茅子芳說,“作為一個在工美行業從業五十多年的老工匠,在晚年更有責任把所掌握的一切知識和技藝,毫不保留地傳給下一代,傳給年輕人?!?
北京刻瓷起源于清末
“刻瓷在北京的發展相對較晚,它不像玉器、象牙雕刻、雕漆等工藝那樣受統治階層的重視,只在民間發展?!痹诿┳臃伎磥?,所謂刻瓷,就是用瓷做紙,用鏨子做筆進行藝術創作,“北京刻瓷業是從清末發展起來的,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為解決一些貧苦旗籍子弟生活,讓他們學藝謀生,其中鐫瓷科(后改名瓷工科)有學生二十余人,最后只有朱友麟、陳智光始終從事這一行業?!?
辛亥革命后,朱友麟仍靠刻瓷為生,他將南方刻瓷擅用的鉆石刀和北方鋼鏨相結合,運用到刻瓷上,發展了刻瓷技法,把鏨刻和鐫刻相結合,改進了比較單調的刀法,線條剛柔并濟。茅子芳說,朱友麟的作品多為自畫自刻,他在刻制工筆畫的基礎上,開拓了刻制寫意畫的新領域,“1957年,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成立,朱友麟被聘為研究員。周恩來總理曾經明令朱友麟的刻瓷作品不能出口,因為那是國寶?!?
求教朱友麟成編外徒弟
1962年,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在中央美術學院展覽館,舉辦了朱友麟刻瓷藝術作品展,正是這次展覽,讓19歲的茅子芳格外喜愛,自此迷上了刻瓷。當年7月,茅子芳從北京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分配到北京玉器廠的四車間花鳥組。雖然干得是玉器,但業余時間里一直摸索著如何刻瓷,完成了幾件花鳥作品。一天中午,按捺不住的茅子芳帶著兩件作品,前往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硬著頭皮敲開了朱友麟工作室的門,沒想到,朱友麟見到他這個年輕人還挺高興,悉心指導之后還囑咐他,“好好學習刻瓷,將來把刻瓷藝術傳下去”。
1964年,朱友麟去世,茅子芳這個“編外徒弟”無法再行請教,只好走上了“修行靠個人”的路,在繼承傳統刻瓷技藝的基礎上,吸收了素描、刺繡、金石、攝影等藝術風格,創出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刻瓷作品。“刻瓷就是在燒制好的瓷器上寫字作畫的一門技藝,是以刀代筆在瓷板、瓷瓶、瓷盤上,表現素描、線描、中國畫及書法的藝術,它將繪畫與鏨刻結合,被譽為在瓷面上‘繡花’?!泵┳臃颊f,傳統的刻瓷都是在白瓷上刻制,刻完以后再涂上顏色,但他另辟蹊徑,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起首創深色釉瓷來刻制,“不用上色,光是根據不同的工具、刀法、疏密,就可以創造出至少五種色調的變化?!?
刻瓷考驗的是綜合素質
花低價買來的瓷盤,經過茅子芳的鏨刻后,作為國禮,先后送給到中國訪問的外賓朋友。茅子芳的刻瓷作品,幾乎不參加任何評獎,他寧肯擺攤賣鞋,也絕不出售自己的作品,因此有人說他活得太累。
憑著高超的技藝,茅子芳從不追求選料,“只有廢物人,沒有廢物料,創作者肚子里要有積累,一看到這原料,腦子就要反應出來適合做什么。”在茅子芳看來,料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人的水平有高低?!凹夹g是一種手段,材料是一種載體,我要求徒弟必須要有好的文化基礎和繪畫基礎,必須要自己會創作,刻瓷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茅子芳的家里堆滿了藏書,“我的藏書不夠一噸也差不了多少,其中有一半可以說都是歷史書,還有的就是文學書,再一個就是我的業務書?!睅啄陙?,茅子芳陸續出版了印章、刻瓷和玉雕方面的著作,還發表了許多相關的研究文章,“我要從理論上研究這門藝術,力爭做一個有文化的老工匠?!彼缡钦f。
茅子芳,1943年4月生于北京市西城區,工美老工匠,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刻瓷代表性傳承人。茅子芳1962年畢業于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雕塑專業,1993年獲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擅長玉器雕刻,俏色印章雕刻、刻瓷、木雕、葫蘆造型、雕塑等,著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俏色印章藝術》、《北京刻瓷藝術》、《玉琢成器》。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