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華:白瓷藝術是綜合文化素養的結晶
-
小陶陶
2019-01-03 中華陶瓷網2271
11880
陳明華
“通花”瓷藝,又稱透雕、鏤空,是以雕刻為主的裝飾手法,創作過程中手法繁復,費心費力,還需匠心獨運,才能有好作品。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華,在近40年與瓷同行的過程中,精心研究創作“通花”瓷藝,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通花”藝術之路。本期“國禮大師”走近陳明華,聊聊她創作國禮的故事以及她癡心“通花”藝術之路。
金磚國禮,《玉玲瓏梅瓶》
畫了15件圖紙入圍3件
陳明華主要創作的陶瓷作品是花瓶,在這次國禮作品中,她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通花藝術瓷(也稱鏤空)的花瓶,總共畫了15件花瓶的圖紙,最后有4件入圍,兩件通花,兩件不通花、有梅花元素,其中一件的梅花是單枝,因比較單調,就重新創作。陳明華說,最開始創作通花瓷的花瓶是將五個國家的國花都做上去,三位指導老師們看了都認為,只做一種花即牡丹花,作品圍繞牡丹花去創作。如何把這件作品寫成中國故事,陳明華想了很久,后來她將牡丹做成浮雕,而寓意抱團發展的牡丹纏枝做成鏤空。
《國色天香》
其實,前年陳明華創作名為《國色天香》的小口短頸梅瓶也是鏤空花、纏枝也是用浮雕表現。這件作品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并被收藏。此次被選用的這件國禮是在《國色天香》的基礎上再提升、再創新,花的紋路做得更細膩。“接到樣品通過的電話,我有點不知所措,太激動了,真的想不到。”陳明華告訴記者,掛上電話后,她激動地哭得跟小孩似的,立即給指導老師發去“感謝、感動、感恩”的信息。
通知電話告知陳明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創作出10件成品”。“怎么完美創作出10件成品花瓶,讓我倍感壓力,因為時間太緊湊了。陳明華說,她以前只聽說過國禮但沒創作過,這次算是實現她的心愿,可能一輩子也就一次。通花瓷30厘米的高度就算大件,此次國禮作品她創作的是50多厘米,而且通花瓷很難燒制,一不小心就會裂。為把質量關,每一工序都介入,以前注漿可能都是徒弟們去做,這次陳明華也親自上場了,最后從燒制成的100多個花瓶中選了10個完美花瓶。
遍尋各地量身定制底座
完美的花瓶,當然要配完美的底座。陳明華選了原木座、亞光,但是在德化沒有找到車原木座的師傅、機器,于是她跑了仙游、莆田等很多地方都沒找到。后來陳明華想到了在德化她有十多年交情的老師傅在做底座,雖然這位師傅不會做、也沒機器,但看到陳明華為這一底座花了那么多心思,所創作的作品應該是非常珍貴的。于是老師傅專門花了十幾萬購買機器,并請人來車。然而,做出來的底座有點偏紅,又花了一兩個月在尋找木頭。
“做底座哭了兩次,花瓶哭了幾次都數不清,但我還是要繼續下去。”陳明華說,之所以要為一個底座花了5個多月時間和心血的原因是,考慮到國禮將被送往各國,每個國家的天氣情況不同,如何保證底座不變形。為此陳明華做了試驗,把底座放進零下28度的冰柜中冰凍、放在烈日暴曬,反復多次,都沒有變形、收縮,這更堅信她的想法“這個底座就是為這個花瓶而做的”。
陳明華坦言,創作國禮時,一次次哭泣,其實更多是感恩、感動,作品的每一個細節創作都是努力在學校。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她和團隊成員都很努力、都在進步,而且在創作過程中,得到指導老師們的無私幫助。
用“三心”創作“通花瓷”
陳明華出生在德化一個陶瓷世家,自幼深受陶瓷文化熏陶,15歲就師從于父親陳海榮學習陶瓷制作技藝,后又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宏榮、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桂玉、老藝人李國章學習陶藝。陳明華說,父親是德化一位知名的陶瓷工匠,創作了很多作品。在跟父親學藝時,父親對她非常嚴格,當她的作品沒有做好時,父親沒有給修改意見而直接弄壞,讓陳明華自己感悟。
《雙龍爭艷》
陳明華說,正因父親的嚴格要求,才有了后來的癡心“通花瓷”藝術之路。1988年才20來歲的陳明華創作了《菊花通花瓶》、《雙魚通花瓶》獲得福建省陶瓷新品大師一、二等獎。此次獲獎,讓本身熱愛創作的陳明華更自信,堅持將通花瓷藝術走出自己的路,多年來潛心研究開發通花、鏤雕藝術,作品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大賽中摘金奪銀,深受國內外友人的青睞。她的作品如《雙龍爭艷》通花瓶分別被福建省博物館、中國陶瓷博物館(原景德鎮陶瓷館)、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等收藏:《世博梅瓶》被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收藏、《通花梅瓶》分別被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東方之珠》被福建省民間藝術珍品館收藏、《獨立春風第一香》被福建省博物館收藏。
《獨立春風第一香》,福建省博物館收藏
日前,記者來到“明華陶瓷研究所”,展廳內一件件通花作品,形態各異、通體剔透。“德化的白瓷通過手工的技藝,用雕刻表現,它不僅僅是花紋的表現,還有內涵,文化創意。這么多不同的花紋,要刻得均勻、完美,需要‘三心’即非常靜心、細心、用心才能完成。”
陳明華說,這看似簡單重復的鏤空,卻是一門包羅萬象的藝術,創作手法上要融合塑、捏、刻、雕等技藝,在造型設計上更是要內涵豐富、匠心獨運,才能創作出格調典雅、肅穆大方、意境深遠的作品。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