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嬌:妙手成畫 繪古典氣韻 白瓷如紙 雕時代之美
-
小陶陶
2020-11-02 東南早報 周湖健1820
13560
歷經爐火中淬煉之后的德化陶瓷,薄如蟬翼、潔白如玉。細膩光滑的瓷質,令人愛不釋手。而當匠心獨運的陶瓷藝術家們為其繪上美麗的圖案,再披上一層色彩的外衣之后,則更顯得美輪美奐、光彩照人。這時候,它不再是普通的陶瓷,而是成了兼具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珍品。陶瓷繪畫,不僅是陶瓷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凝聚了陶瓷藝術家們的智慧,同時還代表著國人從古至今對藝術擁有的特殊情懷。
創作中的張麗嬌
筆墨丹青 流露氣韻之美
“提到陶瓷繪畫,自然就離不開繪畫中的氣韻之美。藝術講究靈動氣韻之美,只有擁有靈動的氣息并結合各方面的細節,那么這件藝術才可以被稱為‘活的’藝術品。”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張麗嬌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中,曾經對陶瓷繪畫的文化、歷史進行過相關的理論探索。
“從古至今,繪畫始終承載著人們對藝術的熱情,關于對繪畫的評價文章有不少,比如顧愷之的《畫評》等。然而,關于陶瓷繪畫卻鮮有人文的評論。南齊謝赫《六法論》作為唯一具有代表性的完整體系著作,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因此氣韻靈動之美成為當前藝術家們對待陶瓷繪畫的最高標準。”張麗嬌認為,氣韻是藝術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項審美指標,氣韻蘊含的靈動、內涵、氣勢是普通技術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筆上論氣,墨上論韻”。這是自唐代興起的水墨熱潮以來,藝術創作者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然而,陶瓷繪畫卻不同于紙上的繪畫,該如何表現氣韻之美呢?對此,張麗嬌解釋道,由于陶瓷繪畫的特殊性,且陶瓷繪畫所用的紙墨、畫筆等工具也較特殊,陶瓷繪畫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創作者擁有較高的技術技巧。
“從創作者運筆技巧來講,需要通過正側、提按、頓挫等不同的繪畫技巧來營造濕、干、虛、實等意境,這十分考驗創作者的藝術功底。對于陶瓷繪畫中的山水畫來說,山水畫十分注意立體感,因此在圓潤光滑的陶瓷上作畫要尤為謹慎。山水畫大多都能反映出創作者的思想境界,因此我們不僅追求對陶瓷繪畫中的線條、色彩、布局等繪畫技巧的完美,更多的還要去體會創作者隱藏在作品中寧靜優雅、超凡脫俗等作品特征以及藝術創作者本身高超的情懷。依附在陶瓷身上的山水畫還要與陶瓷本身的質地、色彩相協調,才能夠使整體得到一個很好的效果,從而更能突出陶瓷的藝術美和形象美。”張麗嬌說。
作品《芳華》
作品《“福”語》
美好器物 煥發時代之光
當記者走進張麗嬌工作室的時候,她正手握瓷瓶和畫筆,聚精會神、潛心創作。靈動而富有神韻的筆尖,千折百轉,一筆筆地勾勒著細如發絲般的線條輪廓。而在張麗嬌的工作室內的櫥窗上,則整齊地擺放著她所創作的陶瓷繪畫藝術品。在這其中,便有她在第十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中獲得金獎的作品《奮斗幸福》。
《奮斗幸福》在異型抽象花瓶上,以繪畫、捏塑、雕刻等純手工的綜合裝飾手法將兩位女子勞作后豐收的場景引入視野,體現了勞作之勤、采摘之樂。收獲的場面、雅致的江南美景、小鳥、小樹……組成一幅用勞動汗水構成的和諧美麗畫面。“作品《奮斗幸福》的創作靈感是來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是近年來大家日常生活中十分耳熟能詳的勵志語錄。”張麗嬌說。
而她的作品《怡》,以優質高嶺土入窯高溫1320℃燒制而成的白瓷為載體,則主要表現新時代中國女性幸福生活的美好畫面:一位幸福滿滿的女子,閉目意馳、默憶、想象、和悅的樣子,喜樂之感,結合了傳統的青花繪畫作為裝飾。通過手工陶瓷彩繪、捏花、雕塑等藝術手法將中國女性對新時代幸福生活的滿足感淋漓盡致地表現,既是體現新時代中國婦女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也給觀賞者帶來無限遐想空間,充滿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記錄中國女性通過自己努力后怡然自得的美麗畫面。
就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期間,張麗嬌和眾多德化陶瓷藝術家一樣,響應號召,以“瓷”抗“疫”,創作出了《眾志成城》的作品,以此歌頌默默無聞、忘我奉獻、不計生死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用陶瓷藝術表達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在張麗嬌創作的陶瓷繪畫作品中,不僅展現出了她新穎獨特、古典優雅的瓷繪作品風格,同時也彰顯出了她所一直追求的新時代藝術創作理念。
作品《怡》
作品《奮斗幸福》
作品《眾志成城》
秉承傳統 貼近現代生活
“我所理解的藝術傳承,應該是在結合新時代藝術精神的基礎上,創新傳承傳統技藝,同時還應該能夠表現出現代生活情趣和社會主旋律。”張麗嬌說。
作為一名陶瓷繪畫藝術的傳承者,張麗嬌生活在陶瓷文化氛圍濃厚的陶瓷世家,從小就受到陶瓷的熏陶,上大學填報志愿的時候,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美術專業。大學畢業后,她先后在陶瓷研發和設計部門,從事陶瓷繪畫設計、樣品開發、產品攝影等工作。積累了足夠的閱歷和經驗之后,她才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
“從我爺爺這一輩開始,家里便開始做陶瓷了,我從小受陶瓷藝術熏陶、耳濡目染。但是更為關鍵的,還是對于陶瓷繪畫藝術的熱愛。”張麗嬌表示,如今,她平時創作一件新作品,習慣先在繪畫本上進行草稿設計,接著會在電腦上做出系列效果圖,最后在陶瓷壞體上進行創作,這樣就能準確把控并創作出系列的好作品。運用現代技術工具進行陶瓷繪畫創作,讓她能夠更好地表達和呈現自己的靈感。
與此同時,張麗嬌深知創作來源于生活,只有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接地氣,才有生命力。“正因如此,我一直十分重視學習,向生活學習、向書本學習,并積極參加各種展評、培訓、交流。”比如,忙碌的工作之余,她特地擠出了四個月參與了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的高級研修班培訓,與此同時,她還兼任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色彩老師。“在學、教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自己的創作創新水平……”張麗嬌說。
作品《待》
而關于自己未來的陶瓷繪畫創作展望,張麗嬌則表示,今后自己將繼續在創作中結合新時代藝術精神,秉承著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理念,繼續運用“設計+手繪”,融入捏花、雕塑、雕刻、釉水等綜合裝飾手法,注入文化內涵,設計創作出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作品,努力提升德化白瓷作品的內涵和價值,在陶瓷藝術創作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
【陶瓷繪畫步驟展示】
第一步,選材構思,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到大自然中尋找素材構思創作。
第二步,整理素材創作裝飾到陶瓷花瓶或者瓷板上,包括繪畫、捏塑、雕刻、雕塑、釉水等綜合裝飾表現創作。
第三步,對陶瓷作品進行吹釉裝飾,罩釉水,待干準備入窯燒制。
第四步,入窯燒制。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