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百科:“林記金陞”第十代傳人林曉芳
-
小陶陶
2022-06-14 4667
11640
品牌簡介
德化悠久的陶瓷制作歷史,積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文化形式多樣,存續狀態良好,數千年煙火從未熄滅,文脈從未斷裂,幾乎每一個朝代,德化都推出了特色鮮明的新陶瓷。“林記金陞”正是近300年來德化陶瓷繪畫發展的見證者。
族譜記載,開基祖明崇禎時期于德化大坂村居住,后移居至三角街云龍橋邊始建《云龍堂》開始了陶瓷貿易事業,此處正是瓷幫古道的起始“營鋪”,三代人借道海上絲綢之路,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后又鼎建《后裕堂》和《鐘瑞堂》(始建于1780年,至今仍舊保存于德化城區中心),由五世祖林明俊在《鐘瑞堂》創辦了“金陞”瓷號,由此林家后代大多以瓷畫為生。老宅仍保存有數代先輩們的瓷畫作品,釉下青花、釉上新彩、粉彩、紅綠彩等,無不反映當時精湛的瓷畫工藝。正是如此孜孜矻矻黽勉戮力,數代人為德化在陶瓷產業發展道路上添磚加瓦,特別是第八代傳承人林質彬,一輩子兢兢業業奉獻在國營瓷廠一線,設計、配土、制坯、雕塑、燒成、彩畫,無所不精,壺瓶盤碗,青花重彩,無所不及。其作品屢作國禮,并承制北京人民大會堂用瓷生產任務;廈門工藝美院、泉州工藝美院聘請授課,一生傳授弟子無數;先后多次編寫陶瓷彩畫應用教材,及作品入編江西景德鎮學院教材,為瓷畫教育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傳承譜系
第一代
林憲潔,(清康熙1699—雍正1734年),妻李氏公娘(康熙1709—乾隆1784)1773年建“后裕堂”(今德新街),1780年建“鐘瑞堂”(仍舊保存于塔雁街后)。年二十五守寡勵志冰潔,訓育二子成才,擴大家業,并編入州志。
第二代
林朝宴(長子,清雍正1731—嘉慶1804年),字大賓。經營陶瓷事業。
第三代
林明俊 (第五子,清乾隆1784—嘉慶1858年),字明孝,在塔雁街后“鐘瑞堂”創辦“金陞”瓷號。自此,瓷畫藝術世代延續。
第四代
林進沛 (次子,清嘉慶—道光)。子承父業,記載“金陞號”故子。
第五代
林文所 (獨子,清道光1836—光緒1903年),字正伯, 一生從事陶瓷彩畫。
第六代
林章寬 (獨子,清同治1870—民國1929年),字行仁,為當時瓷彩藝人,一生走遍德化城郊五大窯場及永春介福窯場。
第七代
林克洞 (長子,清光緒1896—1972年),字石崇 ,幼承父教,1956年進德化瓷廠彩畫車間,并被評為“先進生產者”。一生癡情于南音、梨園戲、木偶戲等,擅長壓腳鼓、二胡、簫等多種樂器,并獨創了陶瓷木偶頭像。
第八代
林質彬(獨子,民國1928—2008年),字敏文,福建省首位“陶瓷彩畫藝人”;福建省先進生產者;福建省第一、二、三屆工藝美術創作設計、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科協會員。
“利民瓷廠”組建人之一,后改革為“德化瓷廠”,先后任試制組、設計室主任。除直接參加部分彩畫作業外,負責畫面創作設計、技術輔導與授徒(崗位培訓)。被定為最高級別的一位八級工,負責彩畫、雕塑、制坯和瓷土配方等。編寫《彩畫各級工應知應會》在全省各個瓷廠中廣泛應用。退休后德化瓷廠繼續聘用,并任廈門工藝美術學校陶瓷系裝飾設計課教師、德化職業中專學校教師。
先后兩次承接制作北京人民大會堂用瓷任務;《龍?;ㄆ俊繁贿x送外交部禮品;《玉脂滋釉下五彩花瓶》作為國禮贈送給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和印度尼西亞總統梅加瓦蒂。1977年、1979年,環彩《山水》花瓶和12吋浮雕梅花花瓶(與蘇仁森合作),分獲省工藝美術展覽評比優秀作品獎。 代表作《雪景》掛盤,獲全國陶瓷產品同行業質量評比優勝獎;福建省工藝美術第三屆創作設計、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大會作品展覽獲優秀作品獎;被福建省博物館及德化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收錄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材。
第九代
林振煌(次子 1953年生),中級攝影師、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自幼隨父學藝,熟練掌握各種陶瓷彩繪技藝,工寫兼備,擅長山水,雪景,花鳥等題材,年少便為鄉鎮瓷廠聘用帶徒生產,1977正式招入德化瓷廠從事陶瓷彩畫工作,之后被泉州市公安局將其調離瓷廠。2013年退休后重拾畫筆,從事陶瓷彩畫藝術。
林建良(四子 1959年生)字逸之,國家一級技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林振昌(五子 1963年生),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
林建強(六子 1967—2014年),工藝美術師。
第十代林曉芳(振煌獨女 1981年生),國家一級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泉州市非遺項目傳承人、泉州市優秀青年拔尖人才、泉州市青年五四獎章、瓷都工匠。主理家族品牌(源于1780年)——百年瓷畫世家“林記金陞”。
林曉芳個人簡介
林曉芳,出生于世界瓷都——德化陶瓷彩繪世家(至此已傳承至第十代),自幼追隨祖父——知名藝人林質彬學習繪畫技藝,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進修于景德鎮學院國家藝術基金高研班。主理家族品牌(源于1780年)——百年瓷畫世家“林記金陞”,瓷畫作品以潑彩和家傳雪景見長,技藝傳承家學淵源,又追求獨特創新,作品多次入選國際當代陶瓷藝術大展,和獲得國家、省級等工藝美術類評比大獎。
職稱與榮譽
國家一級(高級)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遺項目市級傳承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泉州市優秀青年拔尖人才、泉州市青年五四獎章、德化縣技能大師、瓷都工匠。受聘為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師,第二專業帶頭人。工作室被泉州市城聯社授予“林曉芳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
社會職責
輕工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評價 考評員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特聘教師/第二專業帶頭人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會員
“福建省文聯十四五時期文藝英才計劃”民間文藝青年人才培養對象
泉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兼德化書法家協會 理事
泉州市僑屆青年聯合會 常務理事兼德化僑聯委員會 委員
泉州市攝影家協會 會員
林曉芳陶瓷書法作品《德化景物頌》
獲 獎
2012年,作品《茶禪一味》獲得福建省旅游紀念品創意設計大賽金獎;
2013年,作品《荷(7件)》獲得第七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銀獎;
2013年,作品《茶禪一品》獲得第七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銀獎;
2013年,作品《荷·韻》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銅獎;
2013年,作品《聞歌》獲得第四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銅獎;
2013年,作品《荷》獲得福建省日用陶瓷新產品設計與創新評比銅獎;
2014年,作品《且行且珍惜》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 優秀獎;
2014年,作品《醉秋》獲得“閩藝杯”陶瓷藝術創意設計大賽 銅獎;
2015年,作品《和雅之心》獲得第十屆全國陶瓷藝術與設計創新評比優秀獎;
2015年,作品《幽趣》獲得第五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銀獎;
2015年,作品《憩》獲得第二屆泉州市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天工獎”大賽二等獎;
2015年,作品《錦上情結》入選第二屆中國當代陶瓷設計大賽;
2016年,作品《如是觀》獲2016泉州“海絲”文化衍生品創意設計大賽優秀獎;
2016年,作品《鄉間野趣》、《唐夢》 入選2016泉州市巾幗巧匠工藝美術精品展;
2018年,作品《清韻山水》獲得首屆中國陶瓷交易會“鳳凰杯”陶瓷作品創意大賽金獎;
2019年,作品《水墨山水》獲得第七屆中國陶瓷名家名作展暨2019年陶瓷作品評比金獎;
2021年,作品《新識器》系列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陶瓷產品設計大賽懷仁杯金獎。
林曉芳作品《新識器》系列
館 藏
2016年,作品《憩》被日本夏普公司董事長中山騰一收藏;
2017年,作品《荷·韻》被福建省藝術館收藏;
2017年,作品《輪回》被上海市寶山寺收藏;
2017年,作品《荷塘清影》、《四君子》、《“和”瓶》被寧夏移民博物館收藏;
2018年,作品《如是觀》被醴陵市博物館收藏;
2018年,作品《未知NO.9》被泉州市檔案館收藏;
2020年,作品《<新竹>瓷板》被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收藏;
2021年,作品《省委舊址坂里煙云》被福建省美術館收藏;
2021年,作品《新識器》系列被山西省懷仁市人民政府收藏。
林曉芳瓷畫作品《荷 韻》
展 覽
2017年
作品《未知》參加嶺南美術館“一帶一路”與德化當代陶瓷學術邀請展。
2018年
作品《未知》參加第三屆廣東當代陶藝大展;
作品《如是觀》參加第二屆全國女陶藝家作品雙年展;
作品《未知NO.9》參加福建省雕塑學會第五屆雕塑大展;
作品《未知NO.10》參加“異象”第二屆德化陶瓷雙年展。
2020年
作品《藕得》、《痕》參加 “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作品人才培養”項目成果展;
作品《舟楫·二條屏》、《四君子》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福建師范大學研培計劃成果展;
作品《習近平語錄》參加陶瓷書法作品 “書展決勝脫貧攻堅戰”——福建省首屆瓷板書法刻字藝術聯展;
2021年
作品《天使印記》、《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參加“千載瓷窯,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德化陶瓷藝術展;
作品《鳳首瓶新解》參加“百年百藝·薪火相傳”中國傳統工藝邀請展。
林曉芳陶藝作品《未知》系列
學術
2015年,在《資治文摘》期刊上發表論文《德化白瓷中瓷畫雪景山水的藝術表現》;
2020年,在《陶瓷科學與藝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承家學 求創新——瓷上雪景山水創作談》。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