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以鈞瓷文化向一帶一路展示中國之美
-
小陶陶
2019-05-29 2331
11500
金堂鈞窯藝術總監、董事長李海峰說:“鈞瓷,作為曾經的中國五大名瓷之一,要走出去,還要叫得響。”李海峰正在醞釀著鈞瓷的國際化。
有序傳承 創新迭代
鈞瓷藝術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和瑰麗多姿的民族文化。
鈞瓷的藝術美,是通過神奇的窯變工藝而獲得的,它不同于人工的繪畫雕刻藝術,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麗、豐富、神奇,給人以詩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藝術享受。
鈞瓷特別需要時光砥礪、有序傳承,此外,還要根據時代要求進行發展。李海峰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了一套獨有的科學創新理論:該守正的一定守正,該變通的一定變通。
金堂鈞窯藝術總監、董事長李海峰
李海峰:以鈞瓷文化向一帶一路展示中國之美
1996年,鄭州大學畢業的李海峰,在傳承了父親手藝后的一次父子聊天中,父親的一句話點破了他:“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鈞瓷,像傳統的瓷片,現在拿起來一塊,就知道是哪個朝代的東西。你仔細想一想,歷朝歷代這樣的一些傳承,他們守的是什么?他們變的是什么?”
“守的是什么,變的是什么?”這句話讓李海峰思考了很久,從那以后,他一直琢磨著,要燒出具有當代風格的鈞瓷作品。
通過不斷的思考與試驗,他認定鈞瓷的魂在于“窯變”,鈞瓷需要創新,同時也一定要守住“窯變”根本。然而,“十窯九不成”的特點讓鈞瓷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很難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為此,他走出家門再度求學,希望利用現代化的科學儀器對傳統釉料進行分析,從而增加“窯變”的可控性。
2013年,李海峰成立的“青年鈞瓷創新社”,吸引了十幾個學習雕塑和陶瓷的大學生一起進行創新嘗試。創作的金堂鈞窯猴年生肖作品、雞年生肖作品、狗年生肖作品以及金堂瓷話系列釉畫瓷,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評。
李海峰,在土與火的幻化當中,譜寫出了異彩紛呈的華美篇章。“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變是求新,通則是傳承。他守護著祖先流傳下來的古老技藝,卻不固步自封,而是在時代的發展當中,尋求著破繭而出的華麗蝶變。
戒驕戒躁 專注精進
怎樣才能讓鈞瓷走出去,還要叫得響呢?李海峰在修煉鈞瓷技藝上從不追求速成法,而是講究一個專注和執著。
李海峰,1996年正式擔負起當時金堂鈞瓷廠(2002年成立禹州市金堂鈞窯有限公司)“弘揚中華國粹·傳承鈞瓷文化,振興現代鈞瓷·品享經典生活”的重任,他幾乎每天都要蹲在成型車間和窯爐前,專研鈞瓷造型和燒成技藝,一堅守就是22年。
李海峰代表鈞瓷作品《福旺》
如今,清華大學碩士、高級經濟師、中國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 、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許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共青團河南省委青聯常委、河南省青年企業協會副主席、河南省陶瓷學會副會長;政協許昌市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政協禹州市第十屆、十一屆、十三屆委員會常委;《和樽》等17件外交禮品以及《步步青云》等10件“百花獎”、“大地獎” 摘冠作品,這些榮光的背后離不開李海峰對鈞瓷技藝數年如一日的專注與堅持。
李海峰代表鈞瓷作品《和樽》
李海峰,在繼承千年鈞瓷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加上一貫的執著鉆研,2010年根據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遴選外事禮品的嚴苛要求,365件《瑞澤四海·世博鼎、世博簋》,以嫻熟的鈞瓷技藝一舉奪魁,飄洋過海,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鈞瓷的魅力。
2015年11月,韓國國會副議長鄭甲潤(右)鑒藏李海峰代表鈞瓷作品《金樽敬德》
業精于勤,勤能補拙、勤能生慧。一直以來,李海峰以“藝術陶瓷”為主線,承載著執著如一、不斷超越的金堂家族精神,戒驕戒躁,潛心探索,心中謀劃著鈞瓷更為廣泛的應用愿景,并率先提出了環境藝術鈞瓷的概念。
2014年,李海峰主持的河南省環境藝術鈞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反復論證,從平面燒制技術的研究試驗;調整泥料、釉料配方,以及升溫曲線、冷卻時間方案的試驗修改;到第一塊金堂瓷話傳統手工磚面世;嘗試超大尺寸金堂瓷話釉畫瓷板的燒制研發和設計案例,再到“以竹為刀,以瓷為板”進行雕刻裝飾,“以瓷為紙,以釉為墨”進行繪畫裝飾。歷經三年,延展出了鈞瓷“馬賽克”,鈞瓷釉畫與打印燒制技術完美結合的“微晶石”、“薄板”等新的環境裝飾材料,實現了個性、時尚、奢華的空間裝飾產品的藝術化,再現了鈞瓷窯變的“神、奇、妙、絕” 在生活環境藝術空間上的表現,拓展了鈞瓷的應用廣度和深度,給鈞瓷產業的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鈞瓷的無窮魅力。
大師智造 專家智企
2008年,李海峰奔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聘用國學、藝術專家學者,作為企業技術顧問;吸收陶瓷設計、雕塑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通過技術學習和培訓,逐步成為企業科技隊伍的主力軍。堅持“產、學、研”相結合,與中國人民大學和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易斯頓國際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等單位建立了產學研關系,并成立大師工作室,為企業技術創新、質量提高、產品儲備、人才儲備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010年,“高效鈞瓷窯爐設計及燒制技術”通過了河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鑒定,并獲得許昌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完成河南省文物局命名的“河南省文物復仿制品研究開發基地”鈞瓷研究課題項目的驗收,為鈞瓷技藝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編寫的全面解析鈞瓷傳承、歷史、文化、工藝的著作《鈞瓷映像》由世界文明出版社出版,為宣傳鈞瓷傳統制作技藝和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起到了積極的貢獻。
2013年,撰寫的論文《淺析鈞瓷的造型藝術和時代特征》、《透析鈞瓷的天人合一現象》,分別發表于《東方企業文化》2013年6月上半月刊和《世界家苑》2013年第8期,為鈞瓷造型藝術提供了理論性探討交流觀念。
2014年,編著完成了禹州文化典藏之《鈞瓷典(上、下冊)》叢書,并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為鈞瓷文化的研究、發展和傳播提供了詳實的理論依據。
如今,在李海峰的“傳幫帶”下,金堂鈞窯已成長為中國創意產業高成長100強企業;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鈞瓷外事禮品唯一指定設計制作企業;中國文物學會理事單位;中陶協理事單位;河南省文物復仿制品研究開發基地;河南省環境藝術鈞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許昌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禹州市鈞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2017年,李海峰更是利用現代鈞瓷藝術語言的獨特性以及形式和內容上的多樣性,挖掘現代鈞瓷的潛能,引入新工藝、新技術,將現代鈞瓷的表現價值介入環境藝術空間,并適應現代環境的要求,在造型設計等關鍵技術研究和配套燒成技術開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發出3種新釉色、5項新技術、60種新造型,為鈞瓷產業的發展、鈞瓷文化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鈞藝之光 輝耀世界
2017年9月30日,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中華陶瓷大師聯盟、李國楨陶瓷思想研究會主辦;禹州市金堂鈞窯有限公司承辦的“境由心生·瓷畫相融”金堂瓷話藝術體驗館揭牌儀式暨“金堂瓷話”高峰論壇、金堂鈞窯與皇世萬鈞(中俄合資)戰略協議簽約儀式,開啟了鈞瓷裝飾空間應用的新時代。在此之前,第29屆中國(佛山)國際陶瓷及衛浴博覽交易會期間,由李海峰主持研發的“金堂瓷話”釉畫系列裝飾瓷,猶如一顆閃亮的新星照亮了千年沉寂的神垕古鎮,走出了國門,震撼了國際客商的眼球。
李海峰“金堂瓷話”釉畫系列裝飾瓷作品,在保留傳統鈞瓷窯變特色的前提下,既融合了當代部分消費人群的審美取向,又將部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鈞瓷藝術植根于陶瓷藝術之中,促進了鈞瓷藝術的進一步弘揚和發掘,提高了生活環境空間的藝術品位和品質,給世界帶來了中國鈞瓷的奇幻大美!
金堂瓷話釉畫瓷作品
這不僅因為李海峰堅守匠心智造的工匠精神,是鈞瓷工藝傳承、藝術價值、創新設計、環保科技理念的集中體現,還緣于李海峰推廣中國鈞瓷的品牌責任,是推廣鈞瓷藝術與現代科技融合在全新領域中的先行者。
不覺中,筆者與李海峰大師已聊了近三個半小時,臨別前,李海峰透露:他將不忘初心,堅守以適應民族產業創新崛起的需要,擔當一名鈞瓷人傳承、創新、發展的重任,深耕鈞瓷文化。目前,他正在籌備2018中原陶瓷“一帶一路”文化藝術(莫斯科)交流展,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開啟中原陶瓷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和發展的新年第一拍,以“鈞瓷文化”向“一帶一路”展示中國之美!
責任編輯:陳莎婷
